住家空間除了實際攸關生活所需的機能使用,有時也具有情感面向的延續和傳承意義。上一代對居所注入的思想、意志,影響家的樣貌不同,移轉至下一代時,隨使用者的習性分別,舊與新的思想雜揉,空間的面貌也因此交融出其獨有的敘事口吻,這份轉變的背後通常是帶有積極性的。本案場址原為業主父母所有,父親的逝世致使業主希望透過搬遷,陪伴母親同住,由設計師為居所賦予嶄新面貌。
舊有空間因父母收藏雕塑的喜好,以及年齡層較高等因素,格局配置附有多道展示區域,形式呈現也較為傳統。設計師聚焦於基地良好的景觀優勢,以保留室外蓊鬱樹景為依歸,納入業主夫婦常有相偕友人聚餐和下午茶飲用的生活習慣,退除原有餐廚空間的吧檯,將餐廳當作空間中第二個客廳區域為操作。異動後的餐廳領域更為寬闊,使用屬性較為專一,原有展示收藏櫃體位置的調動,也使餐桌座位皆能囊括綠樹景致於眼中。整體空間因應窗外綠意的自然脈動,選材趨向簡練,主要專注空間本質的突顯,將運用材質減至最低。以清水模板與橡木地板為主要質感表現,通過地坪為區分,加以定位空間區塊的不同,統整色系純粹而凝鍊。搭配和空間調性一致的家具品項,輕盈清透的語彙,在經由氟化處理的灰鏡映照之間,構成浮想聯翩的場景畫面。
「減法的詮釋就累積上而言反而是添加的,這來自一種抽象、心理層面的添加。」設計師陳泓宇進一步闡述原有空間面積的釋放,其實表彰地是心靈上的開闊。此次案件執行必須兼顧父母既有的物件保存,加諸新元素又不影響空間機能性,其背後乘載意念來自對父親的回憶,同時希望為家人與母親帶來新活力。最終住家的完成不只是實質上的應用,而是邀請記憶以另一形式重新進駐,經由空間再度延續人生路途播種的喜樂。